說到濃香白酒,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四川,川派濃香窖香濃郁、綿甜甘冽、豐滿醇厚、香味協(xié)調(diào)、余味悠長。
其次想到的會是江蘇,江淮派濃香開創(chuàng)者,江淮濃香白酒以“綿柔”出名。
但其實早期貴州的濃香白酒,在整個白酒市場,也占據(jù)著重要地位。貴州濃香自稱一派,俗稱黔派。
曾經(jīng)貴州濃香白酒也曾風光一時,如今都去哪了呢?
1、安酒
在不少人心目中,安酒是醬酒的代表之一。但其實安酒最早是以濃香出名。
“銀河倒掛三千尺,安酒開壇十里香。此酒只應天上有,人間能得幾回嘗?!卑簿飘a(chǎn)于貴州省安順市。其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周記酒坊“醉群芳”,生產(chǎn)濃中帶醬的周茅,可惜在解放前夕,酒廠倒閉。
1953年酒廠恢復生產(chǎn),周茅改名為安茅,此時的安酒工藝依舊以醬酒工藝為主。直到70年代,安酒開始引入濃香型白酒工藝,吸取濃香優(yōu)勢,兼收并蓄,酒質(zhì)獲得了極大的提高。
此時的安酒以“酒體無色透明、窖香濃郁、醇和甘冽、爽口不燥”的特色迅速打開知名度,在1988年被評為國家級名酒,并曾蟬聯(lián)四屆貴州名酒稱號。
八十年代安酒發(fā)展到達巔峰,產(chǎn)品常年供不應求,稱為炙手可熱的搶手貨,在當時可謂是家喻戶曉。八十年代中期安酒集團形成,并開始迅速拓寬國內(nèi)市場,巔峰期銷售網(wǎng)點1600多個,覆蓋16個省、市、自治區(qū)。員工2000多人、銷量2.6萬噸/年、產(chǎn)值2個多億、利稅4000多萬。
要說到安酒的沒落,那一定要說安酒在90年代的一個騷操作:發(fā)往北京、天津、河南、河北、山東等主要銷售地區(qū)的1萬噸安酒,由集團下屬分廠、作坊參與勾兌包裝。結果就是一時間場面失控,酒質(zhì)參差不齊,大量“假安酒”走向市場,好不容易積攢的口碑,瞬間稀碎。
一時間全國各地紛紛退貨,濃香安酒硬生生被自己玩死了!
2、湄窖
湄窖,產(chǎn)于遵義湄潭縣,因取湄江之水釀酒而得名。也是貴州老牌濃香白酒的代表,有著“山環(huán)水秀酒旗風,未曾舉杯醇朦朧。今日飲過湄潭酒,人到百年不忘情。”的美譽,
湄窖屬于濃香型大曲白酒,酒度為55度及38度兩種。其中高度湄窖的特點為酒質(zhì)清澈透明、芳香濃郁、醇甜甘爽、回味悠長;低度湄窖酒的特點是酒質(zhì)清澈透明、芳香濃郁、醇甜甘爽、回味悠長,而且低而不淡,加水加冰不渾濁;酒液無色透明,酒香濃郁諧調(diào),入口醇甜甘爽,飲罷回味悠長。
1952年,湄潭酒廠成立。上世紀六、七十年代,湄窖多次被評為遵義名酒,1983和1986年蟬聯(lián)“貴州名酒”稱號。
80年代,湄窖走向巔峰,拿獎拿到手軟,大大小小的金獎連拿十幾個,一躍成為中國白酒知名品牌。
只可惜好景不長,1990年中央電視臺“經(jīng)濟半小時”欄目中,一則湄窖含鉛量超標的新聞曝光。湄窖口碑瞬間來到風口浪尖,一時慘遭唾罵,再加上經(jīng)營管理不當,湄窖迅速衰落。
到1998年時,無力回天的湄窖酒廠已經(jīng)瀕臨破產(chǎn),至此湄窖的傳奇正式衰落。
3、鴨溪窖酒
“貴州醬香看茅臺,貴州濃香看鴨溪窖”,曾經(jīng)的鴨溪窖酒也是貴州地區(qū)有頭有臉的“人物”。
作為黔酒中濃香的代表,鴨溪窖酒有著自己的獨特風格與特色。它采用傳統(tǒng)混蒸混燒工藝、經(jīng)續(xù)楂混蒸、人工老窖低溫發(fā)酵、蒸餾取酒、貯存老酒、勾兌調(diào)味等工序,釀出的白酒窖香突出、幽雅細膩、香而不艷、甜而不膩、略帶藥香,“酒中美人”也由此而得名。
鴨溪窖酒產(chǎn)自貴州鴨溪鎮(zhèn),1957年國營酒廠“鴨溪窖酒廠”正式成立。
上世紀80年代,貴州酒業(yè)進入“瘋狂時代”,在茅臺酒、董酒的品牌帶動下,貴州八大名酒誕生,鴨溪窖酒排名第三,并先后兩次成為國會御用國宴級酒,榮獲“香飄萬里”題詞。此時,鴨溪窖酒知名度全面打開,一躍成為全國酒桌上的搶手貨。
鴨溪窖酒的擴張路并未完全結束,隨后它開始了一系列走向世界的動作,先后拿下一眾世界大獎。在那些榮耀加身的時刻,鴨溪窖酒每一個獎項榮耀都不簡單,背后大有乾坤。
然而鴨溪窖酒的榮光如曇花一現(xiàn),一代名酒的沒落有時僅在一夕之間。90年代,孔府家酒、秦池等“廣告酒”風靡全國,廣告成為了白酒打開知名度最直接有力的方式,這給缺乏營銷的鴨溪窖酒帶來了不小的沖擊。
再加上90年代轟動全國的假酒案,鴨溪窖酒深受其影響,快速蕭條,收場慘淡,后被收購。
4、貴州醇
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,貴州省有兩個非常強的白酒品牌,一個是貴州茅臺,另一個則是貴州醇,業(yè)界一直流傳著““北茅南醇”的說法。
貴州醇以優(yōu)質(zhì)高粱、小麥為原料,配以當?shù)厝?,采用純糧固態(tài)發(fā)酵。酒體清澈透明、味醇綿甘爽、濃香馥郁、酒度低而不淡、加水加冰色味不變,更復合低度地區(qū)和外國人的口感。
貴州醇并非國家級名酒,只是貴州省名酒,但是其能與茅臺并稱,可見當時的實力有多么強。
1950年黔南自治州成立了興義縣酒廠。1983年興義縣酒廠試制研發(fā)出了35度的低度濃香酒,酒的名字就叫貴州醇,向市場推廣后便迅速火爆了起來。1992年酒廠為了銷售貴州醇酒方便,直接將酒廠的名字改為了貴州醇,曾經(jīng)有著“中華第一醇”的稱號。
說它風靡一時,很多酒友更是很難理解,甚至會覺得在吹牛。其實在了解它在90年代的產(chǎn)量,就已經(jīng)過破萬噸,年銷售額高達3億元左右,并且在92年成為貴州白酒行業(yè)納稅第一名,全國白酒行業(yè)納稅第二名,這樣的數(shù)據(jù)規(guī)模說它風靡一時,你還覺得過份嗎?
那么這么強大的貴州醇到底是怎么倒下的呢?
“我們難以想象一個堂堂國酒廠,居然********。你于心何忍?”這是1992年7月20日貴州醇向社會發(fā)布的致某酒廠的公開信。當然這個公開信指的是誰大家也都能猜出來。
九十年代,全國各地白酒發(fā)展受到重創(chuàng),而貴州醇卻越做越強。有酒廠開始羨慕嫉妒恨,用6家小酒廠提供的低檔白酒灌裝100多萬瓶“高仿貴州醇”,直接投放到廣州,貴州醇主打市場受到重創(chuàng)。
貴州醇哪里受得了這種委屈,一紙狀書直接把某酒廠告上法庭,要求立即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100萬元。而該酒廠也不甘示弱,以“貴州”二子侵犯商標使用權,要求貴州醇停止侵權并賠償200萬元。
這場官司一打就是八年之久,假酒風波導致貴州醇口碑一落三丈,另外自身多元化投資失敗,貴州醇終究在時代里一地雞毛,而這場官司的對手卻一飛沖天,這里我不說想必大家也知道是誰。
至此,貴州濃香終走向沒落,巔峰不在……
圖片來源于網(wǎng)絡,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刪除
文來源于:微醺醬酒館,作者:小酒童